皆有一展胸中抱负之地。
唯有……捏了捏眉头,刘备从面前书案的下面抽出来一张试卷,这封策论对答平平毫不出彩,但在试卷空白处写其名讳族氏,并言明欲赠百金以及千余部曲……
刘备摇摇头,看着封头已经被揭开糊名的地方写的“蒲阪著姓徐英”,冷笑了一声。
有了彼辈,这应当能过個好年了吧。
游楚则坦坦荡荡,谈及徐英时他有想过避嫌,但马上就醒悟过来这等仇怨略一打听就能知晓,刻意隐瞒避嫌反倒落了下乘。
至于玄德公不理之类的,游楚也并不怕。
如今大兄张既如今因为从平凉州之功,在左将军从属张飞麾下任和戎护军。
今日他又得授将军府将军府令史。
虽然两兄弟如今都算不上什么显贵,但也绝非是那徐英能随意欺侮的。
且看来日便是!
至于现在……摸了摸兜里大兄给的一把钱币,游楚脸上浮现出轻松的笑容:
当然是割三两肉,打一些酒,回去与大兄告知这个好消息!
以往入冬的农闲时节因为无事可做而且异常寒冷,往往皆有度日如年之感。
但今岁的冬日并不如此,或许是如今长安人口尚且不多的缘故,从汉中输送至此的煤饼显得犹有余力且价格低廉。
而太学更是抓住了这一段时间的机会,大搞教育。
在推行通识文字的基础上,给老农讲农学,给稚子讲经典,对妇女青壮来说,太学内已经的各类工坊教塾是更好的去处,这里能清楚了解到织造造纸等等的一些要领,并且能商定是否做工,只待工坊盖完就可上工。
本来太学内的助教做这些是不太够的,但好在那些科举不中者一时间也没要离开长安返乡的意思,这些人当中识字只是基本需求,于是大部分皆听了太学叫遣,成为这识字教育当中的一员。
实际上这本来也属于整个科举计划的一环,并且很快便如孔明所料想,参加过科举的考生们的入场,催生了第一个变化。
在太学并没有有意藏私的情况下,豆花的制取方法,松软馒头的蒸制方法,以及娇耳(饺子古名)的做法,都相当顺利流传了出去,并产生了第一批沿街叫卖的货郎。
只不过无奈的是如今长安余下的豆子并不多,豆花大受欢迎的情况下,大豆价格迅速走高,此前闲暇种豆的百姓莫名其妙赚了一笔。
于是很快便有人开始尝试用黄豆以外的豆子制取豆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