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儒生们偃旗息鼓的时候,大汉帝国的官员和百姓对县官和霍光的评价则越来越多。
这其中不一定全都是正面的评价,但是至少代表着某种中性的肯定。
大将军自然还是那个出手果断,毫不犹豫的辅政大臣。
对他而言,对付一小撮儒生的动乱,不是一件多么难办的事情。
更何况,大将军解决过许多比此事要危险百倍的事情,面对的敌人更是强大百倍。
所以,大将军在此事当中表现出来冷静、决绝和坚定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
而最让大汉官民感到震惊的是天子。
在昌邑王被立为大汉天子的时候,人们就坚定地认为他是一个像孝昭皇帝一样的傀儡。
但是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之内,他就不声不响地做成了给孝武皇帝上庙号这件大事。
这可是孝昭皇帝之前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情。
同一个辅政大臣,一个天子做成了,一个天子却没有做成,那至少表明当今天子要比孝昭皇帝要强上不少。
天子虽然还年轻,但是却做成了这么一件大事,似乎颇有手腕。
如此一来,从长安到三辅,再从三辅到大汉各郡国,那些曾经一心想要讨好霍光的官员,就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个问题了。
天子刘贺与大将军霍光,到底孰重?
大将军权势滔天不假,但是大汉毕竟还姓刘啊!
如今,天子称大将军为仲父;明天,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天子不是平常人,给孝武皇帝上了庙号,那是不是表明他想当另一个“孝武皇帝”呢?
孝武皇帝杀起大臣来,那简直就是一丝一毫都不会心慈手软啊。
人心各有不同,这些议论和猜想,就说明刘贺的目标达到了。
在大汉朝堂和江湖建立起了自己初步的威望,让人们知道,大汉不只有大将军,更有一个货真价实的天子。
但是,庙号是上了,但是风波却没有停下来。
虽然儒生们在表面上已经暂时偃旗息鼓了,但是他们对天子有了隐隐的担忧。
更对不学无术的辅政大臣霍光多了一分轻视。
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发生其他的动乱。
……
长乐宫中,刘贺早早就来拜见上官太后了。
原因无他,今日是太后二十一岁的圣寿——因为蔡义的建议,真实年纪改大了几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