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生,你还想看看什么?”
宋应星上前,小声道:“我还想看看三百多年后的‘乃粒’。”
“早就猜到了,请!”
两人徐步上前,来到一片庄稼地前,看着比人高的稻子,宋应星惊讶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些稻子一个个都有几十个稻穗,粒粒饱满。”
“这是一个叫袁老的科学家,他研究出来的高产杂交水稻,目前正在努力突破亩产三千斤。”
“三千斤???!!!我们那个时候亩产五六百斤就已经算高产了,这个袁老真了不起。”
在两人对话的时候。
袁老也出来了。
旁边的学员关心道:“您昨天才刚在大会堂领过奖,今天就要下试验田。”
“我们是扎根在田里的人,我最惦记的就是我的超级稻。”
邵阳介绍道:“这就是袁老。”
宋应星抬眼望去,眼神激动。
“袁院士你好,打扰您了。”
“小邵?”
“你好。”
“你好。”
“邵老师,你这是录节目吧?”
“对,我们正在录制一档叫做《典籍里的华夏》,今天录得主题叫做《天工开物》。”
袁老看见了宋应星,迈步上前问道:“你这演的是……”
“宋应星先生,你就当他是演员吧。”
袁老上前:“宋应星好啊,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
一人伸手。
一人拱手。
邵阳解释道:“宋先生,这是现代礼仪,握手。”
宋应星愣了一下,伸手上前。
此时。
最激昂的背景音乐响起来了。
两位不同年代的科学家终于握紧了手,四目相对,眼神中都是无限感慨,并且互相点头,似乎是对对方感到无比的认可。
现场台下的观众热泪纵横。
屏幕前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激动到流泪。
“您怎么了?”
“我就是激动。”
这时,一位学员上前说道:“宋应星是《天工开物》的作者,我们在历史课上学过。”
“你们都学过?”宋应星再次变得激动。
“对啊,天工开物我读过,内容非常丰富,几乎覆盖了当时华夏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袁老也道:“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