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豆子这些东西便宜,云初才有底气在这一场斗争中针锋相对。
可能是崔勉这个家伙过于自大了,总以为只要控制了麦子跟大米,小米,就能掐住云初的咽喉。
他不知道的是,长安城百姓在几年前,桌子上的主要食物就是这些粗粮。
即便是粮食战争没有爆发之前,粗粮也一向是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角色。
想要吃好东西的人家,也能买到麦子跟大米,小米,只是贵一些罢了,出得起钱,就吃好东西,没毛病。
就算崔勉知道这一点,也不打紧,光是长安,万年两县存储的麦子,大米,小米就够他忙一阵子的。
有时候,云初对于崔勉的行为简直无法理解,在粮价上涨的如此迅猛的状况下,他还有脸问刘主簿,想用三万贯的价格买下朱雀大街的二号院子。
当然被刘主簿严词拒绝。
于是,崔勉就把买院子的钱,再一次全部投入到了粮食的收购中去了。
他做的很聪明,粮食是被分散购买的,购买粮食的目的也说的很清楚,主要就是山东,河北地遭灾了,他们需要大量的粮食来拯救那两地的百姓。
官府调查过,那两地确实遭灾了,百姓们也确实是食不果腹的模样……因此上,囤积居奇这样的罪名还扣不到他们的头上。
崔勉在长安收到的粮食越多,河北,山东的灾情就在逐渐变好中。
这是一个长期的战争,云初没打算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相比粮食他更在乎长安城的建设。
与其余东西一直上涨的还有老百姓们的人力价格,再从听说长安城的力工一天可以赚到一百个钱之后,长安附近的百姓都趁着农闲时分涌进了城里,准备吃一阵子苦,好好地大赚一笔。
可惜,他们的愿望必定会落空,因为一百个钱买到的粮食跟以前一天三十个钱买到的粮食一样多。
因此,他们在长安赚到的钱,注定要花在长安,毕竟,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尽管长安城的建设依旧进行的吐火如荼,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却正在逐渐减少。
一场经济上的灾祸,将长安人脸上的笑容剥夺的干干净净。
没有了笑脸的长安城,跟鬼域一样。
长安缺粮的消息传到了身在洛阳的李弘耳朵里,他给云初写了一封很长的信。
告诉云初,他门下的官员娄师德正在陇右屯垦,虽然因为时间短,还没有种出大量的粮食,不过,娄师德似乎已经预料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