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
后来,张献忠兵败身亡,他的两个义子投降南明朝廷,并改回原姓,也就是孙可望与李定国。
南明朝廷风雨飘摇,内部斗争极为剧烈,几方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得你死我活,弃民族危亡于不顾。
孙可望能力过人,但野心同样不小,手握大西军残部在南明朝廷内不容小觑。他与李定国的斗争越发激烈,杨铮曾向李定国提出刺杀孙可望以绝后患,但还是被其拒绝。
永历六年,李定国联合杨铮部着手北伐,满清定南王孔有德不敌,举家自焚,随后兵锋直指长沙。清廷派十万大军驰援,却被李、杨二人瓮中捉鳖,亲王尼堪被杀,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两撅名王,打得清军到处吃瘪,但大厦将倾又岂是独木能够支撑的?
孙可望忌惮李定国的能力,不断对其进行掣肘,导致原本大好的形势付诸东流。
永历八年,李定国再次着手准备东征,并与台湾的延平郡王郑成功定下盟约,双方携手进攻清军。结果郑成功军未及时赶到,导致李定国深陷重围,孤立无援,惨遭大败。
杨铮曾劝说李定国放弃辅佐永历朝廷,积蓄力量,另寻时机再收复河山。但李定国骄纵之心日起,又对永历政权忠心耿耿,断然拒绝了杨铮的建议。
双方各执己见,彼此不再亲密无间,在又一次的争吵过后,面对固执的李定国,杨铮率部撤出联军。
新会之战过后,李定国一蹶不振,再无北伐之力,不久又陷入永历政权内斗的漩涡之中。孙可望见李定国兵败,朝中再无人能够制衡他,野心越发膨胀,软禁永历帝朱由榔,权倾朝野。永历帝与李定国暗通书信,结果被小人揭发,双方一度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后来李定国迎永历帝入滇,受封晋王,大权在握。孙可望众叛亲离,投降满清,后被暗算杀死。
永历十三年,清军大举南下,南明朝廷无力抵抗,节节败退。永历帝南逃入缅,却被缅军扣押,李定国率军来救,最终还是来迟一步,永历帝被缅军献给吴三桂。
永历十六年,传出消息,永历帝被吴三桂所害,李定国悲痛欲绝,一病不起。
此时行将就木的李定国躺在病床上,望着身边这个依旧丰神玉朗,容颜不改的老朋友,泪流满面。岁月似从未在杨铮脸上留下任何痕迹,他还是与他相逢时的那样风华正茂。
“杨兄,定国悔不当初啊!”
如果他当初能够听从杨铮建议,早早动手杀掉孙可望,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