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放出去,她却让人完全按照事情的发生,写了相关的文章,并以爆料的名义发给了认识的媒体。
助理对于殷怜为什么选择了文章爆料而不是直接放出视频感觉到不解。殷怜想了想,还是跟她解释了一下:“录像能够给出的信息比文字多太多了,每个人都能从其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关注点,进而把这些旁枝末节发展成‘关键证据’,如果发生了这种事,说不定就会有人拿大家对父母的态度之类的说事……大部分人根本不会去思考这之中的对应关系,只会很片面地看待这件事……文字的话就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只选择关键信息进行传达,这样既可以避免有心人抓住细节借题发挥,我们又可以通过文字划出事情的重点。录像可以作为报道的依据和我们的底牌,在需要出示证据的时候使用,但就不用展示给所有人看了。”
虽然即使写成文章还是有各种被借题发挥的可能性,但至少可以控制话题发酵的范围在预期的话题里。
等通稿出来,助理也一一去看了,然后为之咋舌。
如果让有心人来看,助理毫不怀疑对方一定能看出这些文章背后的精心筹划。殷怜用来煽动舆论的这些通告,光看文字水准就非常高。高到什么地步?就是那种可以放入中学生课外读物里反复阅读的水准,跟一般网络媒体东拼西凑,挂羊头卖狗肉填充页面的文章全然不同,绝对是经过精心润色的文字。
可以看出写文章的人水准也很高。
这些文章的风格也各有不同。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助理总觉得这些文字风格和论点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
在所有这些与这件事有关的高浏览量的文章之中,时间最早的这篇,主要是针对唐诗事件发表的,语言真挚而文字煽动,显出了一个愤青的愤怒。接下来的这一篇,则是以童星粉丝的口吻发表的,文笔有点童真稚气,但语气却是真心实感的担忧。而随后则是类似于记者爆料的东西,详细列举了彼得潘以往的一些负面新闻,其中夹杂着一些似真似假的传闻和业内秘闻,让整个情况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而接下来的几篇,既有临时公寓的实时报道,也有社会人士对于这次事件的评论和分析,更有一些耸人听闻的“内情”和“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的实时报道必定伴随着一两个知名人物的热议,以及一些对于过往同类新闻的重新挖掘,而且通常都是一些比较耸人听闻的“历史事件”,让这次的事情迅速和一些过往的教训和悲剧联系在了一起,引起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