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是元朝的首都。元朝的实际建立者忽必烈,和其余四大汗国的可汗一样,都是黄金家族的后裔,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元朝再加上四大汗国,理论上而言,同属于一个统一的蒙古大帝国。
这个蒙古大帝国,横跨东西大陆。幅员之辽阔,古往今来,无人能及。生活在这大片土地之上的民族,即使以最简略的方法进行划分,也有至少上百种之多。同时,这无数个民族的亿万人口,又信奉着种类繁多的各种宗教。
佛教、道教、儒教、景教、回回教、还有蒙古人自己的萨满教。全部应有尽有。再加上,这些教派又各自分出不同的分支,于是更加种类繁多。堪称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元朝蒙古人,以他们引以为豪的铁骑横扫东西,所向无敌。正因为无敌,所以蒙古人对于宗教,保持着一种宽大而包容的态度。任何教派,都可以在元朝境内任何地方进行传教。朝廷对此一视同仁,并不会对这些宗教进行歧视或打压。
当然,并不包括白莲教和明教。这两个教派,已经打正旗号,兴兵反抗蒙元朝廷了。所以朝廷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公开传教。
可是除此以外,其他教派的传播,依旧不受阻碍。又由于大都是蒙元朝廷的首都,人口最多最繁荣,达官贵人云集。在这里进行传教的话,效果最好。故此在大都城之内,可谓寺庙林立。任何宗教的任何宗派,都有属于自己的庙宇。
在这其中,“白庙”的情况,可谓最为特殊。因为它不属于佛、道、儒、回、景等任何一家教派。事实上,它是一座天竺婆罗门教的寺庙。
婆罗门教,在天竺本土的历史极其久远,甚至更远远超过了佛教。而且,此时由于回回教入侵的关系,兴盛于天竺北部的佛教,早已式微之极。反而是婆罗门教,由于扎根于天竺南方,故此依旧颇为兴旺。
不少信奉婆罗门教的商人,通过海路,来到了大都做生意。这些虔诚信徒,在异国他乡也有向神明祈祷参拜的需要,于是便集资兴建起一座婆罗神庙。由于天竺婆罗门教崇尚白,所以这座神庙由内而外,都通体雪白。大都的一般老百姓看了,便称呼为“白庙”。
白庙虽然建成,但
婆罗门教特有的种姓制度,把人分四等。地位最高为婆罗门,相当于僧侣或祭司、主教之类;其次是刹帝利,是实际掌握武力的军事贵族,相当于东瀛倭国的武士;第三是吠舍,也就是平民。第四为首陀罗,只被允许从事一些诸如屠宰、接生、处理丧葬等被认为是“不洁”的低贱工作。通常他们是前三个种姓的奴隶或仆人。
在四大种姓之外,又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