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秦汉时,凭创作能力吃饭已不再是难事,能写的人在汉代很好混,『汉赋』的出现和兴起便是一个证明。
有汉以来,文学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汉书·王褒传》之中,王褒因为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两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之后,打赏模式便流行开来,并成为古代创作者重要的收入来源。
后来又衍生出了『写软文』。
当然,在华夏古代,并没有专门『软文』的称呼。
比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但是不管是御用文人,还是千金买赋,都是不允许胡乱说话的。
像是祢衡这样,叽叽咕咕胡搅蛮缠,也表露出了曹操在邺城文化界的掌控力度实在是过于薄弱了……
这就很有问题。
陈琳倒是一个比较好的笔杆子,但是问题是陈琳出身并不好,再加上当下年岁也大了,搞不准什么时候又会犯糊涂。
一个政权,若是连说话的地方都被他人侵占,然后只能听见他人的声音,使得普通百姓所有能接触到的都是他人想要让百姓看到听到的,那么久而久之,这个政权也就自然会走了形变了样……
曹操点了点头,『子扬……此事……』
郭嘉看得出来,曹操显然还有些顾虑。
这个方面,曹操真不如斐潜。
曹操在军事上,在家族上,确实掌控力很强,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要说文学上么……
『子扬前来,可于邺城修建学宫……』郭嘉缓缓的说道,『便如骠骑之处,招揽各家各族子弟入学,然后宣讲忠君爱国之道,礼义廉耻之学……再调些豫州、荆襄之人……』
至少,不能让冀州这里,只有一个声音。
曹操思索了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虽然说刘晔并不是曹操心中最为理想的人选,但是当下也只能是先拿来用一用再说了。
对于曹操来说,最为放心的人当然是曹氏或是夏侯氏的,可问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