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都造不出来。
事实上,国民政府的军工业也就是造造轻武器,82口径的迫击炮就到顶了,更大口径的火炮就必须进口。
这倒不是因为中国没有优秀的军工人才,也不是因为没有设备,而是因为当时中国炼不出造炮用的炮钢,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别说重工业,就连轻工业领域也没什么建树,猪鬃业、纺织业已经算是支柱产业。
是的猪鬃业,你没有看错,猪鬃在当时世界也属于是战略物资。
而当时中国,则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猪鬃产业,但是国民政府也就这点产业了。
蒋委员长从1927年基本掌控政权,结果直到1937年也没能建立起像样的工业,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基本建成门类齐全的重工业,不仅卡车、大炮可以做到国产,甚至连飞机都能够上天了。
同样的国家,同样的人民,同样的一穷二白,蒋委员长从北洋政府手里接过来的家底甚至比还厚,可为什么在建设国家的成就上,却会形成如此鲜明的反差?真的是因为蒋委员长能力太差,不会搞工业?
显然不是的,蒋委员长能力再不济,难道就没有几个高水平的幕僚?
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一个人包打天下,也还是需要别人辅助。
之所以会有如此鲜明的反差,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蒋委员长当政时,控制当时中国经济命脉的金融买办阶级不希望中国展重工业,因为如果中国有了重工业,他们就无法再通过充当西方国家的买办来赚取巨额的经济利益。
举一个例子,如果当时中国有了重工业,能够制造出合格的长程要塞炮,孔部长还能通过从意大利进口废旧炮,以次充好赚大钱吗?再举个例子,如果当时中国有了武器工业,宋部长还能通过从美国大量进口武器赚大钱吗?显然不可能!
这跟后世新中国运1o的下马是一样道理,都是买办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
区别就是,在旧中国买办阶级是统治阶级,但在新中国,买办阶级属于被打压对象。
言归正传,因为当时的中国造不出重炮,国民政府又拿不出真金白银来从西方购买,而且从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所以对于徐锐从小鬼子那里缴获的这一百多门重炮,蒋委员长根本就没办法忽视,花多大代价他都要拿到手的。
结果就是,蒋委员长为此多付出了一百名熟练技术工。
这就真如万向云所说,真正是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
交易达成,国民政府连夜派出车队,从武汉前往安庆准备接收这批重炮,徐锐也派了一个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