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该从哪里出。
是故,设计者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思路。
进城的一面是一个微微向上倾斜的斜坡。
而出城的一侧,则是一个稍稍向外延伸的路面。
这就使得在实际上,在人的视觉中。
入城的人是在向上爬升,而出城之人,则是向下下降。
于是,麻烦解决了。
出入城门的哪怕是个傻子,也知道该怎么走了。
其后,这个思路被复制到剩下十一座城门。
只是……
张越知道,此后的历史上,再没有什么官员,会这样去设计和思考。
因为,儒家的脑回路,根本转不到这个方向来。
叫他们去思考和考虑普通百姓的出行或者生活便利问题?
呵呵……
北宋的文彦博可说了:这不是咱们君子应该做的事情。
唯有黄老学派的政治家,才会有这样的脑回路和低姿态。
进了霸城门,公孙遗就直趋公车署。
车队挤开拥挤的长安街道,穿过一个个热闹繁华的街闾。
西元前的城市面貌,在张越眼前展示开来。
一路看下来,张越对长安最大的印象,就是秩序。
无论是行人,还是街道两侧的店铺、闾里,皆整整齐齐,秩序井然。
没有乱摆乱放,也没有随意乱穿道路的熊孩子。
行人与路人,皆依从了左前右进的秩序。
至于街闾商铺,更是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
而街道上,也相当整洁。
虽然比不上后世大都会主干道上的整洁与干净。
但至少,道路平整,地上没有垃圾。
更不用担心出门踩到人畜粪便这样的事情。
看样子,在这个西元前的封建社会,在这长安城中,有着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在运行和处理相关市政事务。
原主的记忆里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回溯的史料之中,也没有相关记载。
这让张越颇为好奇,究竟是哪个衙门,如此神通广大?
这行动力和组织能力与公信力也太强了一些吧?
殊不知,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不需要官府刻意的规范和要求。
自商君变法之后,关中人民就已经习惯于服从和按照官府的要求,进行生活和日常活动。
马车在长安城中一路向南直行,大约半个时辰后,穿过了一条街道,眼前的行人,顿时稀疏了起来。
往来的车马,也越发的显贵、奢靡。
“已经进入戚里范围了吗?”张越探出头,打量着这个西元前汉室的曼哈顿。
绝对意义上的富贵区。
能住在戚里的,一定是刘家的亲戚或者与刘家关系密切的大臣、列侯。
此地的起入价,就是两千石。
或者有个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