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是窜得很快,骂得很凶,生怕落于人后,便要吃不到肉,何时经受过太皇太后这样迅雷不及掩耳一般的可怕处置,登时都哑了火。
唯有郑时修,依旧一封一封地往里递折子,还欲要联合御史台中同僚合班奏事,以谏天子,有旁人来提醒,他就说自己“行事从来坦荡,殊无不可对人言,有何俱之”。
然而郑时修没有畏惧的,却不代表御史台中其余人也不畏惧。
众人面上夸他忠直,暗地里却没有不嘲他做戏赚取清名的。不过嘲到最后,还是只有他一个人在赚那份清名。
有知道太皇太后性子的,早已搬好了椅子在后头坐着,等看他在各大跟头。
只是还没有等到,就出了天庆观之事。
新皇继位,杨太后垂帘,一切推倒重来,再不同从前。
杨太后与太皇太后的恩怨,明眼人都看得清楚,眼下张家没了靠山,张瑚满身都是破绽,便如同一条被捞了出水的肥鱼一般,正等着人去享用。
如此便宜顺手的好事,怎的会不惹人眼馋?
因是换了皇帝,也换了垂帘之人,郑时修便照旧往上递折子。
可在其余人看来,递折子哪有当面来事的好?
虽然一般是翰林学士的女儿,可此翰林学士,非彼翰林学士。从前杨太后在闺中时,就无什么文名,而今这许多折子一同递过去,说不得份份里头的弹劾都骂得差不多,纵然自己写得再文才斐然、引经据典、理通文畅、句句逼人,她一个妇人家,又不是太皇太后,也未必能从中看出什么所以然来。
倒不如好生在其面前表现一番。
又这样多念头的人,自然不止一个,只是都在心中估摸着要何时站出去而已。
见得有人打了头,几乎就在同时,不知有多少御史们心中同时浮上了两个字——“晦气!”
怎的就给他抢了头筹!
甚至还有两个人的脚已经抬得起来,还未能踏出,已是不得不又收了回去,一面还忍不住后悔自己为何不能早一步出班。
杨太后经验不足,还未学会怎么听人回话。
她这一阵子日日夜夜没得休息,一天睡一二个时辰已是难得,此时坐在天子身旁的椅子上,前头又有屏风隔着,大朝会多是礼仪性质,若是无人奏事,只要听着礼官按着礼仪走就完了,是以那头一掉一掉的,如同小鸡啄米一般,险些就要睡着。
她本来脑子里就有些混沌,此时强打精神将那人所禀之事从头听到尾,听了后头,已是有些忘了前头。
实在也是没办法,像赵芮、太皇太后这般熟于政事的,一向都明白,御史奏事,大体来说只要听前头,一旦扯到百姓、苍生、社稷等语,俱都不用理会。
可杨太后又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