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统上并不是百官之首,反而是“秘书处”,只是成为一级机关的产物。
那么阁臣没必要得罪朝臣,反而更容易团结起来,一旦皇帝水平差就容易变成光杆司令。
清朝直到灭亡,也没有设立和明朝一样的东、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
但是,类似的机构或者说制度还是有的。
满清入关之初,天下还未坐稳,李自成,张献忠,南明政权,都是心腹巨患。
外患未除,自然是没有心情除内乱了。因此,顺治帝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特务机构。
到了康熙年间,天下坐稳了,南明剿灭了,朱由榔被杀了,只有郑氏一门孤悬海外,但是已成强弩之末,要威胁大清,怕是也难了。
日子过好了,外患已除,是时候除内乱了。
于是,康熙搞了个制度,即密折专奏制度。
在这之前要是想上奏皇帝,首先要达到一定品级,不能从九品,从八品这些小官也经常给皇上上奏,那皇帝根本看不过来。
其次,要经过中央各部和内阁,比如你要钱的,就得经过户部,然后经过内阁,最后交给皇上。
要打仗了,边关告急,要告诉兵部,然后交到内阁,内阁再给皇上。这个过程中,很多折子就石沉大海了。
因为说不定内阁觉得这破事也需要告诉皇上?这破事也敢告诉皇上?这破事也能告诉皇上?于是,皇上就看不见了。
皇帝对下面的情况自然不太清楚。
康熙这个办法,说白了就是越过各部和内阁,直接交给皇上。
地方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可以随时递密折。
密折内容也不限,报灾,请安,邀功,请罪,告状,弹劾,甚至是想皇上了,都可以。
这样,对地方控制就大大加强了。
而且减少了作弊风险,因为一个人再牛,也不可能搞定所有官员。
总有人和你不是一条心,一纸密折告你一状,皇上就知道了。
清朝加强皇权,不太靠特务。
因为吸取了明朝太监乱政的教训。
雍正搞了军机处,军机大臣类似于皇帝秘书,没有固定职务,也没有固定的品级。
直接在皇帝领导下,圣旨也不经过内阁了,而是直接由军机处发给大臣。
军机大臣跪奏笔录,那是妥妥的皇上的忠实奴才。
军机处直到宣统三年才废除,那时候大清都要完蛋了。
至于控制舆论,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空前绝后。文字狱就是干这个的,犯了事的人有时还不知道自己咋犯事了呢,就因为某句话,或者某个字,犯了忌讳。
关键这个忌讳不忌讳的没有明示,说你犯了就是犯了。
当然,韦宝不会没事找事说这么多,端出一个文字狱,在韦宝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