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襄已经领着大批人下来了,几乎船上所有的蓟辽和辽东将领都下来了。<r />
<r />
大家正听韦宝在这里高谈阔论呢,虽然只听到半截,但是都觉得韦宝说的在理。<r />
<r />
因为韦宝就是根据的弊端,站在道理上在说话。<r />
<r />
孙承宗被韦宝说的无话可说,默然了。<r />
<r />
韦宝笑道“今天本来不是应该说裁军这件事的日子,但是大家聚的这么齐整,我顺带说一句。我能保证,裁军之后,大家的利益不会受到太多损失是指的经济方面。你们报上去三十万大军,但是朝廷每年能足额发放军饷粮饷吗?每年拖欠大半,都拖欠了近十年的军饷粮饷了吧?但要是减到十万兵马,我能保证,朝廷一定优先供应蓟辽和辽东的边军!不敢耽搁。因为这已经是最低限度的兵额,再无法保证军饷粮饷足额供应的话,边关不稳,京城能稳固吗?京城里面坐着的人,不会考虑吗?”<r />
<r />
众人有的点头,有的陷入沉思。<r />
<r />
不错,裁军之后,若是能保证足额发放,其实所到手的军饷和粮饷是差不多的。<r />
<r />
“韦大人,你能保证裁军之后每年足额发放军饷粮饷?”祖大寿忍不住抬杠道。<r />
<r />
“我能保证,除非朝廷不想要京师了!这是常理!”韦宝笑道“你们不相信我,也不必怀疑朝廷和陛下的智慧吧,要知道,大明的内阁可都是督师大人这样的久历官场的老手,他们不傻。”<r />
<r />
韦宝的话有点不客气,说的孙承宗有点尴尬,孙承宗寒着脸,没说什么。<r />
<r />
祖大寿也没有再继续抬杠,的确,不管韦宝能不能保证,真的减到了十万大军,祖大寿也相信朝廷不敢再轻易拖欠军饷粮饷了。<r />
<r />
只是他们这些蓟辽和辽东将领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在他们看来,以前拖欠的那些军费和粮饷,即便是白条,也好过没有啊。<r />
<r />
朝廷欠他们的越多,他们的腰板子也越硬气,所以有时候大量的报战损,虚报兵额,也不必担心朝廷会较真处罚他们。<r />
<r />
他们有诉苦的依据。<r />
<r />
只是韦宝现在携带大胜之威,没有人敢当面说什么,心里还是不服的。<r />
<r />
韦宝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