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
孙策自己领悟不了其中的精髓,心性不过关,谁也帮不了他。
……………………
一支大型商队,从洛阳赶往长安。
管事对身后的护卫们大声喊道:“大家加快速度。我们天黑之前,肯定能到长安城。到了长安城,交了货物,大家就可以好好休息。”
喊完了话,管事摸了摸怀里的竹简。这是曹操亲手交给自己的书信,到了长安就送到蔡邕府上,交给陈彦至陈先生。
可一定不能出了什么纰漏。
……………………
傍晚时分。
陈彦至收到了曹操的书信。
读完了书信,陈彦至脸上带着笑意。
不得不说,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自己离开洛阳不到一年,曹操不但镇守住了洛阳城,还迁移了百姓,让洛阳城恢复了生气。
曹操还召集麾下的军队和百姓在城外开荒,种了粮食。日子过得虽然艰苦,但硬是没有饿死一个人。
尽管依靠了陈彦至给的种植技术,但曹操的执行力和协调能力,是真的强大。
通俗点说,就是曹操有着超强的政治智慧和手段。
如此人物,注定不凡。
什么是能力?
什么是本事?
这就是。
陈彦至想到王允在在长安的所作所为,暗自摇头道:“王允和曹孟德相比,不说胸襟和格局,就是做事的能力,都相差太远。曹操以后击败袁绍,雄踞北方,碾压刘备的蜀国和孙权的吴国,不是没有道理。”
曹操其貌不扬,可以说非常矮小丑陋。出身不好,阉宦之后。但上天给了他足够的智慧和才华。
陈彦至提笔,在崭新的竹简上给曹操写了回信。
………………
第二天上午。
蔡府。陈彦至的书房。
陈彦至找来李中庸,说道:“为师有一封书信,要送到洛阳城。你敢不敢替为师走一趟?是独自一人。”
为什么不让商队送信?
因为商队送信的时间长,容易遗落。
陈彦至觉得,李中庸已经是“活死人”的境界,可以出去游历,到处走走,增长见识了。
李中庸在陈彦至这里学到的东西,只是书本上的知识。生活经历,还是要自己亲身体验,才是真正的刻骨铭心。
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活阅历,变成真正的智慧。
这些东西。陈彦至是教不了的。就算用“醍醐灌顶”的办法来教导李中庸,意义都不大。
就像是悟道一样,悟了就是悟了,没有悟就是没有悟。用再多的言语来表达,没有任何作用。
李中庸说道:“师父,弟子不怕。走一趟洛阳,不是难事。可弟子要是离开,师兄师姐们的课程怎么办?”
陈彦至微微一笑,说道:“有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