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散去,赵子明留下斯图雅说话,这次为她安排的职位是董事局秘书,主要工作是协助王副总建立关键业绩考核制度。
初创公司可以不要kpi,成熟企业必不可少,数字集团一路到今天,越发感觉到管理上的力不从心。
勉强借鉴其他公司的考核机制,因为与公司战略、组织特征不相适应,导致行政官僚主义比较突出,管理费用开支巨大,第二季度,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步攀升,而利润率却有所下降。
最终促使赵子明下定决心,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新的考核机制,并将此作为核心工程来抓,他自然是第一负责人,王天宝、沈依依都是小组成员。
kpi建设是一个大工程,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甚至说,一个组织的成败,就在于业绩考核。
整个筹备小组成员既有管理层,也有专家智囊,更少不了中层和一线员工,可以说,之后半年的工作重心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业绩评价机制。
赵子明没有当老板之前,以为聘请专家或专业公司咨询,一切管理上困难都迎难而解,掌握公司越久,越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最愚蠢莫过于,把希望寄托于外人,希望别人给自己一个万能方案。
公司是自己的,不是专家和咨询公司的,自己不操心,怎么可能会有收获,在上面花费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才会有多少回报。
咨询公司是一个工具,咨询的过程就是一个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关系。
同样的,即使制定了业绩考核,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调整和修订过程。
一个善于用kpi体系进行管理的组织,要经常在经营分析会之后,对kpi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复盘和修订。
虽然斯图雅能力很强,冷艳无双,却和赵子明没有多少私交,一直以来,两人都是工作关系,职来职往。
对于他来说,“斯图雅”就是用b级的报酬,请了一个a级的人才,赚大了,因为她创造了超a级的回报。
而对于企业来说,只有让那些创造资源的人获得了他们期望的正常回报之后,还有剩余,那这个人,才可以说是卓尔不群的,企业在长期,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这种卓尔不群的人才越多,公司越有可能兴旺,所以,赵子明对于斯图雅是有极大好感的。
这次把她安排在筹备组,也是寄与了很大信任,希望她能再接再厉,发挥出更好的一面。
斯图雅属于外来鲶鱼,和集团总部没有任何人际关系,可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作为一家跨国公司,东西方文化冲突,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她可以在这上面给出专业的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