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弊端是弹丸对穿着铠甲的敌人缺少杀伤力,同时火箭的形状需要做大,但东洋军府并不认为这是缺点,因为他们不缺火药。
如此搭配好处在于远征的旗军随时可以把随身携带的火箭当作一筒备用火药,只要拆开把水泥丸丢掉,里面的火药经过重新搭配随时能作为鸟铳、火炮所需的火药与引药。
应明未尝没有展现明军实力让如森等土兵更加忠心、容易指挥的想法。
但事实与他的想法相左,当火箭在敌阵中炸开,别说即将与他们接战的敌人,就连如森部的土兵都差点被这一变故吓得四散而逃。
不乏又冲到一半丢下梭镖跪地叩首者……人类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但在肢体表达意思上,大多数动作是相通的。
至于敌人,尽管十支火箭在他们之中炸开同他们发起的冲锋同样声势浩大,铺天盖地的惨叫声蔓延开来,未散开的硝烟中不时有人满身鲜血地跑出。
尽管在军械指南上说这种火箭有在空中炸开的可能,但实际上经由实验考证的弹药比例,火箭多会在达到最大射程前因重力坠落在地,四射的弹丸对中弹者极为粗暴。
这是一种恶毒的兵器。
被一颗弹丸打中,往往意味着已经被数颗弹丸命中,它们可能打在人身上任何部位,最大的几率是双腿双脚与下腹。
那也恰恰是世上大多军队缺少防御的部位,中弹者很少出现直接死亡的可能。
奔驰在战场左右向中心逼近的明军骑兵们将火箭筒塞回马臀囊,抽出马刀。
他们看的清楚,这场战斗比他们想象中轻松多了。
十支飞向敌阵各处的火箭看上去伤到数百人,当然其中大部分只是被没见过的硝烟吓到,但躺在地上哀嚎的动作骗不了人,他们的哭嚎能最大限度在战场散播恐惧。
其他侥幸逃过火箭的敌军也没多少敢继续冲锋的,接下来便是一面倒的追亡逐北。
并非所有战士都在第一时间逃窜,但火箭让他们本就混乱的阵形直接崩溃,有些人被爆炸瞬间造成的大量死伤吓得腿软,更多人因恐惧与铁骑奔踏的动静吓得丢下兵器向后逃窜,更多人想要继续向前,但他们跟自己人撞在一起。
人墙遮挡的余光中,对面剽悍的战士与轰踏的骑兵已经近至身前。
最好笑的是那些贵族模样的轻骑兵,战意崩溃的速度甚至还要超过普通战士。
人们出现在战场上是有原因的,保卫国家就不用提了,欧洲人在这个时代并没有民族与国家概念。
比常人拥有更多财富、更尊贵的贵族出现在战场上,最大的可能并非其更勇敢,而在于昂贵的铠甲能保护他不会死在农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