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口粮消耗大的情况下关内没能力大规模发动地方徭役,只能给工钱,管不起粮食。
偏偏那段路地势艰险,军户少、沿途百姓也少,而那段路到现在还没修好的结果就是天津到昌平这段路,大明有过去超乎想象的极端运力,仅仅二十六个时辰,最新型号的青龙军列就能穿越四百里将巨量货物送抵昌平,但一过昌平就堵住了。
那八十里路要用马车拉四天。
过了那段路,速度又突然快了起来,二十七个时辰即抵大同。
但是要想从这儿把货送到归化城,最近的路还要四百里,没有铁路,方逢时给辎重队的日期限制为轻装辎重十五日、重装辎重三十日抵达。
这意味着半月一月的口粮将作为路耗被损耗掉,他们后面要接受的路耗还多着呢,照这样算这场仗不论进行到哪一步,都一定是亏本的买卖——草原上哪儿有找到回报超过路耗的敌人呢?
方逢时不想亏本,去请教告老还乡的兵部尚书王崇古,最终促使朝廷推出这样的决策。
辎重在大同交由商贾代运出关,商队中插入几名军兵沿途看护,装载辎重的车马由朝廷准备,除炮车外所有马车的形制统一,依重量比照货物价值,准商贾向大明金国贩运货物;商贾则需承担随队旗军的伙食,并需在规定时间内将辎重运至归化城,送达归化城后他们可自行选择去往何处贩货。
一部分旗军会继续跟着他们,承担保护、测绘、向导、监督的职责。
在北京周遭,大明有批量制造大货车的充足经验,最早从永乐迁都到嘉靖重修三大殿,大量运载货物的需求使朝廷大量制造大车,两轮的四轮的六轮的八轮的,他们甚至还造过十六轮的大车,当然后者的实用性太低了。
这些大车在朝廷用完之后为节约成本,会折出成本卖给周边百姓,好卖的自然是两轮车与四轮车,后来等到再用的时候再找百姓买,买来用完再卖……实在买不到才重新做。
大明的四轮车转向不太方便,但也没有普遍认知中那么不方便,四轮汽车没有转向装置确实不好转向,但四轮马车和四轮汽车不一样,它更像六轮卡车,无非车头是牲畜罢了,左右轮也没和车轴卡死,转弯时双轮转速不同,牲畜转弯大车自然也转弯了。
不过这次买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因为轨道的问题,他们需要使用能在轨道上跑的车,就只能由北洋新造统一规格的大车,清一色外缘裹铁皮的凹型四轮车,车身上钉着铸造铁片,上有四行字。
首行为北洋军器局承造四轮车。
次行为土道单马载重一千二百斤。
三行为石道单马载重四千斤。
末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