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船;荒漠也不是问题了,哥几个能修铁路把它绕过去。
那这样的话问题可就大了去了,哥几个作为天下闻名的种田小能手儿,想再开垦几亩荒地种一下又有什么错?
只是陆地与海上一样,离核心国土越远,远征的消耗即越大,实际上戚继光现在就已经离核心国土很远了,所以不打通辎重通道、没有稳定的大后方,戚继光不敢继续西征。
哪怕他的部队已经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像蒙古人一样饮马奶来解决最大的水源问题,吃食一样是最大的问题,这问题就来源于万岁军。
万岁军的构成是由皇帝亲自操练的腾骧二卫与北洋旗军抽调而成,主将为董一元,将是好将、兵是好兵,只有一个缺点——辎重得备齐咯。
其实这不算缺点,任何部队的辎重备不齐都得完蛋,相应的这还是他们的优点,别的部队可能辎重短缺就直接溃散了,他们不会溃散,只会降低战斗力。
但对于这支绝对精锐的部队而言,训练他们花费的心血、耗费之资财、饮食之消耗、军饷之供给,只要他们不能发挥出应有战斗力就算亏了大本儿。
他们普遍对辎重供给有更好的需求,火药得管够、吃食也得管够,像追随的蒙古轻重两军,根本用不着吃水果蔬菜,他们只要有马奶喝、有肉松肉干吃,打赢了分些战力或赏些银钱,就能跟着主力军嗷嗷叫着上战场。
北洋用军列、用驮马用骆驼送过来的菜干、豆奶粉都是给万岁军吃的。
在戚继光的西征路线上,征服瓦剌是首当其冲,在此期间南下取得吐鲁番、哈密卫并进一步进攻叶尔羌汗国也是重中之重。
西征的路不论哪一条,都无法供给数万部队持续消耗,他要设立一个又一个驿站、建立一处又一处营地,以和硕部所在的轮台县为前线大本营,自多处向此地运送辎重,才能供应部队向西接触哈萨克汗国。
至于叶尔羌汗国?
那是打就打了,在戚继光心里还不如和硕部呢,卫拉特蒙古对他来说其实就是行军路上的挡路者,打是要打的,不打人家不知道你厉害,但打过了服了就可以了。
因为卫拉特蒙古很少参与同大明的战争,大明官方管他们叫瓦剌鞑子,说他们比宣大鞑子就是俺答的人性情稍缓,虽向来不向中国朝贡,却也不来犯边。
只有卫拉特蒙古里头的贫穷无赖会受吐蕃攒动,跟着来抢劫,相对而言在大明、叶尔羌、吐蕃围绕着哈密卫长久的拉锯战争中,这个战场上大明的边将对瓦剌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