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筹备的如何了?”
早在入冬前,不!在商鞅筹备改革事宜的时候,全国改革的同事,大夏的军队改革、组建、削减、扩军也在其中。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应该是有些成效了。
不管来年开春会不会动兵,苏辰都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将军队的事情大致捋一捋,以防臣子们会错意、做错事。
众人纷纷看向司马懿,包括几位将军的目光也都看向了他。
司马懿是兵部尚书,虽然改革事宜由商鞅主导,众人为辅,但在军事大权的处理上,众人是慎之又慎,基本上都是由司马懿出头处理。
“帝君,臣等不负众望,新军事宜基本上都筹备妥当了。”
司马懿面色一肃,拱手开口说道。
“嗯,说说看。”
苏辰点头,示意司马懿继续开口。
他很关心这件事情,不!应该说,苏辰非常重视这件事情!
军事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硬实力。
大夏的军队,就是大夏的命脉,就是苏辰手里的最强大刀剑,不可不重视。
“喏。”
司马懿点头,随后缓缓向苏辰介绍最近有关于新军筹备的一切大小细节。
原本大夏军队的体系,十分臃肿和繁杂,这一次的军事改革首先是从军队数量普查开始,全国十大郡包括帝都在内的军队,大约有近千万人!
对,你没看错,有近千万人的军队数量,这还是排除了东疆的五十万司马军和二十万后备役军队。
如果说这近千万人的军队数量,都是精锐,或者大多是有着郡县卫兵的实力,苏辰也可以接受,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除了大夏铁军和大夏镇卫骑不说,这近千万人的军队分别分部在十大郡各个角落,其中有很多人并非是正规士卒和军队,只是各家族门阀、乡绅、官员、大家子弟、高门仆人等等这些十分来历混杂人员充当为士卒,在军队中挂名。
举个例子,泰和郡的全郡有大小城池乡镇百余座,一般城池的郡县卫兵满编在千人,都城的卫兵人数较多,大约在五千人到一万人不等,根据当定的地理环境和情况来安排。
按照常理来说,满打满算,泰和郡的满编卫兵人数不会超过二十万人吧?
但实际情况是,泰和郡内的挂名卫兵人数超过八十五万人,其中十分之九都是挂名在军队编制内,每年吃着军饷,空耗大夏国力,而一旦到了战时,泰和郡能调动的真正卫兵,只有不足十万人!
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比例,也是极为贪腐的军队现状。
这是前几任先皇留下来的烂摊子,并非是一日累计而成,也是大夏皇朝现有的制度弊端导致。
军队内的乱象,在其他的行业、领域,乃至是各基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