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日后有的是机会扩张,因此威廉父子已经暗中向李素表示,普鲁士会尽可能争取利益,但绝对不会因为他们而破坏这次和谈。
所以一切压力都推向了瑞典。
其实瑞典的要求很简单,恢复旧有的疆域,一寸土地也不割让。但问题在于,俄国已经半公开的表示,为了英格利亚和那座圣彼得堡,俄国宁愿退出和谈继续战争。
雷恩斯特雷德冷着脸说道:“英格利亚必须交还给瑞典。荣王殿下,我认为这对于贵国也是有利的,一旦俄国拥有英格利亚,那么俄国的对外联络就不受贵国限制了。”
这一点雷恩斯特雷德说的是实话,但为了阻止俄国拥有一个入海口,是否值得帝国真的进行一场战争,还是让人犹豫的。李素就这个问题询问过裕王李君威,裕王的意思也比较含糊,他个人认为是值得的,但是他认为需要国内的支持。
而与申京通过电报进行了数次讨论,御前会议上也形成了两个意见。
以诚王为首,认为可以进行一场战争,但前提是,战场必须在与帝国接壤的俄国地区,也就是说,军队必须从西津、镇北城出发进攻,而不能发起海上远征,前去波罗的海作战。
但这恰恰是李素所不能保证的,因为就在和谈开始之前,沙皇彼得已经正式宣布迁都,宣布俄国的首都迁往圣彼得堡,只是因为圣彼得堡现在完全是一个军事要塞,无法为俄国政府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所以迁都工作还未成行,但沙皇却已经在圣彼得堡的小广场上立下了帐篷,并且表示那就是沙皇的皇宫。
这就是彼得的态度,他认为没有海洋窗口,俄国就没有未来,就算放弃莫斯科,也绝不放弃圣彼得堡。
而御前会议上占据主流的声音还是不要进行战争,这批人以内阁为主,并且得到了议院的支持,事实上元老院大部分也是支持的,只不过鉴于公开支持就是与诚王对立,违反了帝国政治均衡的原则,因此无人表态。
和平派认为,可以用这个为筹码,换取其他的利益,比如在国联问题上是否可以取得更有利的地位,亦或者当英法荷出面调停的时候,让其出让一些利益。
当然,和平派认为,俄国拥有一个波罗的海入海口并不算什么问题,毕竟那仅仅是一个入海口,想要进入波罗的海,还要先经过狭长的芬兰湾,四百公里长的芬兰湾,入口处仅仅只有七十公里,南北都是瑞典的领土,而瑞典和普鲁士分列波罗的海南北,俄国出海依旧受到全面的限制。
而和平派还认为,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