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组建了临时政府。
20多年的时间还不算漫长,大部分趾国国民还记得这位联梁抗洛的国王。
俗话说的,名正则言顺。
有了趾国国王,让沿途北趾王队缴械投降,准确的说是改旗易帜,听从帝队的指挥,那也就不是太困难的事情。真要遇到脑袋不够灵光的,就把重炮拉上去,或者呼叫航空兵。
只要轰上几炮,或者是轰炸一轮,基本上都能搞定。
在10日当天,帝国陆军用这种方式扫荡了北趾王国都城附近的城镇。
按陆军拟定的计划,接下来直接跳过半个脚趾半岛,搭乘海军的运输船去半岛南面,准确说是到岱曼湾的北面登陆,控制东脚趾铁路,为接下来跨过岱曼湾,在麻莱半岛的南端登陆做准备。
反正,就是尽可能的避免在地面推进。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只有一条东脚趾铁路,而且这条铁路在进入岱曼王国之后就戛然而止了。
此外,麻莱半岛很狭长,北部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从地面推进到麻莱半岛南端,到达狮泉城北面,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现在,即便在过去,也没有哪支军队做到。
分两步走,主要还是考虑到战术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也就是确保全程都能够得到航空兵掩护。
因为海军没法派遣大型战舰提供支持,就连登陆舰艇都不多,所以陆军只能高度依赖航空兵。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就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在打下狮泉城之前,帝国海军不会在西线投入太多兵力,陆军只能靠自己,也就得投入足够的航空兵。
帝国海军能保证的,也就是海运。
所幸的是,帝国当局做足了功夫,搞定了头号麻烦。
在上个月下旬,准确说是帝国陆军在脚趾半岛北部发动进攻的前一天,外交部门搞定了岱曼王国。
按双方达成的秘密协议,在帝国保证岱曼王国独立的前提下,岱曼王国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
肯定是有倾向性的中立。
为了表明态度,来帝国谈判的岱曼王子留在了帝都,而且住进了皇宫。
岱曼王国保持中立,意味着少了一个敌人,而且帝国陆军在扫荡南趾地区,准确说是在南趾地区获得了立足点之后,能直接南下攻打麻莱半岛,不用在脚趾半岛浪费更多兵力,以及更加宝贵的时间。
岱曼王国再差,也有30万常备兵力,还是在本土作战。
俗话说的,强龙不压地头蛇。
关键,多一个朋友,肯定比多一个敌人好。
要说的话,岱曼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差,在脚趾半岛算得上是最强存在。
在一百多年前,岱曼王国就是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入侵强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