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很强的战术灵活性,有时甚至能够充当远程战斗机,也由此受到海军高度重视。
在轰炸机到达之后不久,同样来自狮泉城的远程战斗机就已经到达了联合舰队附近,驱逐了纽兰舰队的侦察机。
正是如此,在中午的时候,纽兰舰队转向脱离了战斗。
到此,这场激战才宣告结束。
只是,情况一点都不容乐观。
“宰相”号的受损情况极为严重,按照指挥官报告,战斗结束的时候,该舰进水量已经超过5500吨,而且舰体上的漏洞一直没堵上,内部的水密舱也不够完善,未必能够航行到斯里兰卡。
关键还有,该舰只剩下一台锅炉还在工作。
带动抽水机的柴油发电机也只剩下了一台,只能驱动两台抽水机工作。
如果进水量得不到控制,也就是抽水速度低于进水速度,导致最后一座锅炉与轮机也因为进水而停止工作,就只能考虑放弃这艘战舰,甚至得在必要的时候,让随行的驱逐舰将其击沉。
道理也很简单,附近保不准就有纽兰潜艇。
关键就是,离斯里兰卡与狮泉城都太远了。
巡逻机能够飞过来,却无法保证不间断的巡逻,而且搜寻范围很有限,能提供的掩护也非常有限。
哪怕把“宰相”号保了下来,也很难修复。
这艘战舰是由迢曼帝国建造,先不说工艺,只是采用的标准,就跟帝国海军的存在巨大差别。
当然,帝国海军根本没有“宰相”号的零备件,而很多大质量或者大尺寸的设备只能由海路运送。
简单的说,帝国的造船厂未必能够修复这艘迢曼战列舰。
如果需要用到的设备都必须定制,或者为了使用帝国的零部件对战舰进行大改,维修成本将高得吓人。
当然,也需要大量时间。
综合考虑,不如重新建造一艘快速战列舰。
2艘“北河”级暂时没有沉没的风险。
这2艘战列舰肯定要返回造船厂,说不定还要在船坞里面呆上几个月,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出海战斗。
其实,修复“北河”级的难度同样非常的巨大。
原因就是,“北河”级上的很多设备都已停产,只能找厂商定制,采购配套的零备件也是一件麻烦事。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一直不愿意派“北河”级冲锋陷阵的关键所在。
相对而言,“龙兴”级因为总共造了6艘,而且都还在服役,所以帝国海军还储备了一批易损零部件,更容易维护。也正是如此,在整个大战期间,6艘“龙兴”级的表现都非常活跃。
经此一仗,联合舰队已暂时“不存在”了。
此外就是,纽兰舰队里肯定有2艘小型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