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都在1000千米以上,后期的发展型甚至达到1500千米,超过了西陆集团的重型战斗力。
只是,西陆集团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
要说的话,这完全能够理解。
不要忘了,除了少量重型截击机之外,西陆集团重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在1000千米左右。
归根结底,就是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不过关,为了保证主要的战术性能,只能牺牲相对而言不算重要的航程。[醉书楼小说网/\/%^www.\zslxsw.//com]
那么,凭什么发展作战半径更大的前线战斗机?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布兰王国研制了“鹞”式战斗机,而西骆沙在迢曼帝国的支持下研制了性能更极端的“铁匠”战斗机。只是严格说,这两种战斗机其实都是攻击机,基本没有空战的能力。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帝国空军对垂直起降战斗机浅尝辄止的主要原因。
虽然为了获得垂直起飞能力,像“鹞”式这类采用旋转喷口的垂直起降战斗具有非常高的推重比,也足够敏捷,但是受起飞方式限制,垂直起降战斗机没办法超音速飞行,而且作战半径都很短。比如“鹞”式在采用垂直起飞的情况下,最大作战半径还不到100千米,连保卫机场都办不到。
对追求进攻的帝国空军来说,这样的战斗机有何用?
结果就是,在完成理论研究之后,帝国空军就把垂直起降战斗机束之高阁,把相关的研制工作转变为理论研究。
简单的说,就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为今后进行相关的开发做储备。
受此影响,帝国海军的“中小型多用途航母”自然不会有好结果。
关键就是,为“中小型多用途航母”准备的舰载机也就是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海军型。
虽然按海军的要求,对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性能指标做了必要调整,比如基本放弃了垂直起飞能力,只要求垂直降落能力,并采用跃飞甲板,通过短距离滑行增加起飞重量,以延长作战半径或者是提高载弹量。又比如,配备高性能火控雷达,配合性能先进的空空导弹增强制空作战能力。
可惜的是,这些措施没办法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以当时的技术,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发动机技术,垂直起降战斗机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突破音速。
只有获得性能更好的发动机,才有希望让垂直起降战斗机获得足够优秀的机动性能。
显然,当时所能达到的技术状态,帝国海军肯定没办法接受。
不要忘了,在“中小型多用途航母”搭载的舰载机里面,战斗机的头号使命就是为舰队提供防空养护,主要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