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到成都,报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盖造宫殿;且传言汉帝已遇害,刘备闻知,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刘备因此忧虑,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诸葛亮。
沈隆闻言长叹,刘备毕生以光复汉室为己任,为之辛苦奔走三十余年,从受衣带诏和董承等人反曹开始算起也已经二十年了;现如今蜀中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看到了一丝光复汉室的希望,谁曾想曹丕竟然夺了皇位,大汉就此终结,他心里如何能好受?
另外,如今汉室帝位已失去,遍数天下宗室,估计也只有自己有资格为大汉延续国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显得太过活跃肯定不合适;所以不管是真是假,称病不出才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其它的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办。
至于曹操在世之时只称魏王,为何到了曹丕这儿,天下尚未统一,为啥就迫不及待登基称帝了呢?沈隆也有分析,曹操的权力来自于自己的威望,从破黄巾起兵以来,十八路诸侯讨董,官渡一战大败袁绍,占据半壁江山,早已在群臣心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记。
如果赤壁一战能够击败孙刘联军,一统天下,恐怕这时候曹操也不会再说自己只想当个征西将军的话了,必然会强迫汉献帝禅让;可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在没有击败孙权刘备之前登基称帝只会起反作用。
而到了曹丕这儿又不一样,他的权力继承自曹操,可如果继续沿用魏王、丞相的名号,那岂不是说自己还是大汉的臣子?和夏侯惇、曹仁、陈群、司马懿等人只有位次高低之别,而无本质的区别,所以登基称帝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而此时朝廷上忠于大汉的臣子也被曹操解决的差不多了,或是像董承那样被处死,或是像苟或,哦,不对是荀彧一般自我了断,扫清了曹丕称帝的障碍;曹丕称帝几乎没有多少反对,还可以确定大义名分,让这些人不会有其他想法,继续像支持曹操那样支持自己,于是这件事儿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诸葛亮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还有沈隆一起商议,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欲尊刘备为帝,谯周曰,“近有祥风庆云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应汉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更复何疑?”
他们支持刘备登基称帝也同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先前汉献帝还在的时候,他们还可以遥尊献帝,以衣带诏为大义名分讨伐曹操,现如今汉献帝已经没了,若想继续使用大汉的名分,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