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间酒吧,徐家汇大批的外国居民,附近的交通大学还有许许多多年轻洋气的留学生——说不清楚究竟经过怎样的酝酿与时机,海富便利店在这一年,开始转型了。
她卖掉了大部分的杂货,投钱进了几个冰柜,找到从前开饭店时的酒水供应商,购入了一批啤酒,啤酒阿姨的雏形,就此诞生。
“第一次去阿姨那儿,真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面面说到自己的海富初体验,放下了正要递向口中的鸡腿,”那种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喝到ipa的感觉,酒花香气,哇,简直是炸裂,直接就改变了你之前对啤酒的认知。“
他是沪上一家颇有名气的面店老板,自己也在做着精酿啤酒生意。虽然因为生意缘故,有供货商渠道,喝酒价格便宜,种类也足够丰富,现在很少再去阿姨店内。但他承认,阿姨的啤酒便利店,是他开启精酿旅程的一个关键节点。
尤其遥想几年前,进口啤酒在魔都,仿佛潜流般只在几个小圈内为人所知,这时候踏入阿姨店内的惊喜,媲美抽中查理巧克力工厂金奖券的心情。
“那时候你去阿姨那边,会看到很多(酒圈)熟人,有个什么活动的话,也会约在那边。”我们坐在阿姨老店的二楼,鲁尼和气的圆脸上显出一点可惜的神情,“但现在真的是很少去了。”
他是阿姨老店只有两个冰柜时就去定点拜访的最早酒友之一。
“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就不去了?”
“感觉不一样了呀。”
他对最初的阿姨,有一种近乎纯真的执念。准确来说,他描述的不是啤酒阿姨——是只有两个冰柜、一张小桌子都摆不下的海富便利店。
那时候啤酒的种类远远不如现在多,慕名而来的人也有,门口窄窄的一小片空地摆着两张桌子,撑着把大阳伞。有位子固然好,不过喝开心了,谁也不在乎那两张小桌子,大家蹲在地上、坐在路边、站在树旁,站累了可以换条腿来撑,撑累了就蹲一会儿。平易,简洁,亲切。
“喝酒应该是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情,真的不一定要打扮得西装革履,去什么有情调的、后工业风格的酒吧里喝。”
而阿姨会在海富的角落里坐着,叫十块钱的烧烤,配一瓶二百多块的修道院啤酒。在所有人的知识来源有限、想吹牛逼都没得吹的情况下,她用这种最朴素老实的学习方法,喝遍自己冰柜里的每一款酒,凭借经验来给客人推荐,也算是与客人一起成长。
在四月份,延安西路新店刚刚开张的时候鲁尼还是去看了看,他最喜欢的是在两排楼房之间腾出的一小片空地,撑着大阳伞,随意地放着几张圆桌,是他怀念过的那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