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个少年的冲动提议不足以让老练的皇帝陛下回心转意,可是兴登堡五世陛下没有想到,年仅11岁的隆美尔把君士坦丁的风土民情和军事资料背的滚瓜烂熟,对君士坦丁帝国的作战风格更是如数家珍。最打动陛下的是隆美尔那篇分析到位的《隆美尔关于普君战争中诸多作战细节的对敌策略》,这份报告中阐述的先进作战理念和超级武力在大规模战争中的机动运用,让兴登堡五世陛下怀疑,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个11岁的孩子,而是古雅克维大帝国的名将汉尼拔。隆美尔这篇著名的报告,被世人简称为《隆中对》,普君战争结束后,克林姆林军事学院的导师们,经过研究后,决定把《隆中对》收入进他们的军事教材,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自己的文章能变成克林姆林的教材案例,简直是无上的荣光。
也正是兴登堡五世陛下那个正确的决定,让世人认识了少年天才隆美尔。在他率领部队穿过巴尔干地区,进入库吉特帝国沙漠地带时,遭到了库吉特“儿马集团军”和君士坦丁第三战区下属8个军团的围攻。库吉特人是沙漠蛮族,他们马术精湛,来去如风,尤其是在沙漠地带,善使弯刀和梭标的库吉特骑兵近乎无敌。君士坦丁第三战区下辖的土地有一半是沙漠,另一半是沙化地貌,他们同样善于沙漠作战,经过常年的磨练,他们成为全大陆唯一能在沙漠地带和库吉特骑兵叫板的部队。可就是这样两个沙漠霸主,超过20万人的部队,竟然被隆美尔率领的一个骑士团打的晕头转向。这两个庞然大物就像大力士捉鸡毛一样,对隆美尔可谓是有劲使不上,而人数不足一千的隆美尔,因为没有给养的负担,则显得灵活便捷,他的神出鬼没让库吉特人和君士坦丁人吃尽了苦头。隆美尔的敌人给他起了个形象的绰号,他们觉得隆美尔像沙漠里的狐狸一样,前进的时候用尾巴扫去身后的痕迹,捕食的时候迅速而狠辣,转移的时候诡异又狡猾,“沙漠之狐”这个绰号便成了敌人送给隆美尔的美誉。库吉特帝国边境有一座城市叫阿拉曼,隆美尔的成名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当时,来自库吉特“儿马集团军”的6个军团和来自君士坦丁第三战区的5个军团,已经将隆美尔的绞杀骑士团压缩到阿拉曼近郊的包围圈里。只要等天亮后,这11个军团一收网,隆美尔笑傲沙漠的时光将一去不复返。可是他们都没有想到,隆美尔没有选择突围,也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大摇大摆的带领部队来到阿拉曼城下,向城里的守军不断挑衅。库吉特蛮族本身就冲动,哪里受得了隆美尔的挑衅,一看对方自投罗网,当时就开城迎战,呼号着“狄洛洛洛洛”的库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