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愿意搬迁,工人其实也不太愿意搬迁。
只是,因为工人没有掌握生产资料,所以他们说的不算。整个工厂奉命搬迁,这些工人也就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土。
比起农民来,工人的日子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各个城市都有数不清的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数还都没有什么财富积累。
实际上,许多地区的工人两年前还是什么都不会的难民,爱兰希尔粗犷的吸收这些难民的方式,就是给他们提供知识魔球,简单的培训之后,给他们找一份工作!
就这样,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爱兰希尔培养了8000多万技术工人,这个数量简直能够用可怕来形容。
不过现在,这些工人都在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的饭碗,正在被全自动的机器人生产线抢走。
一线大型城市都在扩充全自动生产线,大量的工人失去工作,他们只能背井离乡,带着自己的家属还有仅剩的技术,到二线城市去讨生活。
二线城市的工人,因为工作能力方面的天然缺陷,在竞争中自然不是一线城市的高级技术工人的对手,于是失业的他们,也只能向三线城市扩散。
这样一来,让城市工业人口搬迁的工作,其实是要比之前预估的,简单一些的。
《购置土地适用法》的颁布,让爱兰希尔的许多财团不得不有计划的将手里的闲置土地利用起来。
他们利用这些土地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立即建立工厂,然后迅速投产!
毕竟,在边远的地区盖房子炒房地产,肯定是要赔的血本无归的,可是在有国家扶植计划的前提下,建造工厂就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无论多么边远的地区,工业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都是有办法运输处理掉的。
而盖厂房,因为建筑结构的关系,自然也是要比盖摩天大楼更省钱省事一些。
于是,一些边远地区的工厂厂房,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竖起起来,这些厂房内部的机械,也都已经在拆卸运输的途中了。
当然了,这些所谓的边远地区,其实也没有那么的边远,大部分地区其实都有基础建设,因为爱兰希尔的财阀们,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精力,投放到那些真正贫穷的地区呢。
大势所趋之下,德赛尔有心推动的人口迁徙计划,在刚刚开始的两天内,就在工人群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支持迁徙的工人不少,一些工厂也开始收拾物品,准备向已经准备好的地方迁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