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宋时消费量很大的饮料。
如果按我们今天现在人们的标准,当时的酒可分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四大类。
黄酒以谷类为原料,“凡酝用粳、糯、粟、黍、麦等及曲法酒式,皆从水土所宜”。
由于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糯米取代黍秫等,由此成为主要的造酒原料。
宋代的果酒包括葡萄酒、蜜酒、黄柑酒、椰子酒、梨酒、荔枝酒、枣酒等,其中以葡萄酒的产量较多,《五总志》说:“葡萄酒自古称奇,本朝平河东,其酿法始入中都。更新最快,最好的醉书楼1小说阅读网www.zslxsw.//com”河东盛产葡萄,也是葡萄酒的主要产区。
但宋代的果酒制作技术还比较原始,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大。
宋时的配制酒多属品味的滋补性药酒,如有酴酒、菊花酒、海桐皮酒、蝮蛇酒、地黄酒、枸杞酒、麝香酒等,今人统计约近百种。
白酒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蒸馏酒。
关于白酒的起源,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认为,白酒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人独立完成,而非外域传入。
但宋人所谓的“白酒”,并不具有蒸馏酒的性质,当时的称呼是蒸酒、烧酒、酒露等。
而且宋代的酒有一大特点,那就是相当普遍地使用瓶装。
要知道直到唐代,估酒往往行用升斗之类,宋代则大量使用酒瓶。
瓶装酒大致自一升至三升不等。
不过因为在宋太宗时,因酒质低劣,所以皇帝下诏将两浙“湖州万三千三百四十九瓶,衢州万七千二百八十三瓶”,“并许弃之”。
宋真宗末,“杭州酒务每岁卖酒一百万瓶,每瓶官价六十八文”。
宋神宗时,“每年宫观道场设醮”,使用大量皇室“法酒”,要“勾收空瓶”。
南宋时,“临安岁供祠祭酒一千六百馀瓶、坛,又供天章阁、景灵宫及取赐酒一万四千二百馀瓶、坛”。
宋时出现了一批名酒。《曲洧旧闻》卷,和《说郛》,,《酒名记》所记录的,是北宋晚年的名酒。
如有宋英宗高后家的香泉、宋神宗向后家的天醇、宋徽宗郑后家的坤仪、宋徽宗钟爱的儿子郓王赵楷府的琼腴、宠臣蔡京家的庆会、宦官童贯家的褒功、梁师成和杨戬家的美诚之类,都是达官贵人家酿造的。
另有如开封丰乐楼的眉寿、白矾楼的和旨、忻乐楼的仙醪等,都是大酒楼之类酿造的。
还有各地的名酒,如北京大名府的香桂和法酒,南京应天府的桂香和北库,西京河南府的玉液和酴香,相州的银光和碎玉,定州的中山堂和九酝等。
宋孝宗时,“禁中供御酒,名蔷薇露,赐大臣酒,谓之流香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