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人力水车,每架人力水车可以灌溉五亩旱地,而用牛车,则可每架灌溉十五亩至二十亩之间,若是使用风力水车,视风力大小而定,可灌溉二十亩,或三十亩!”
王猛微微愕然,一脸疑惑:“殿下此法虽妙,恐怕打造如此水车,甚为不易。以猛观之,此水车皆造价不菲,粗略估计,每架水车恐怕不下数万钱,仅我们胶东田一地,拥有三万余倾良田,就需要上千架水车,仅此一项,就需要耗费上亿钱,如今,胶东国初建,殿下欲先不其作为国都,况且不其残破不堪,需要全面修缮,方可能与我胶东国地位相趁。”
冉明笑道:“谁要要孤买单了?”
“难道殿下想让百姓承担此费用?”王猛指了指河岸上,衣衫褴褛的百姓道:“殿下请看,百姓穷困潦倒,尚且不能勉强保持温饱,如此负担,恐怕百姓无力承担!就算采取每村、每屯一架,这亦不妥,对于百姓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村之中,一架水车,如何分配,一村之中,若只有一架水车,不过仅能灌溉十数亩田,就算日夜不息,也不过百亩,能依此获利者,渺渺数人而已。”
“水车抗旱,不过治标而非治本矣!”冉明道:“若想旱涝保收,就必须兴水利,通沟渠,既可抗旱,亦可排涝,如此方可在灾荒之年,无绝粮之患!至于所造水车虽然繁琐,但也没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把各村、各镇、县的木匠、青壮集中起来,教其制水车之法!”
王猛道:“此法易不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所仿造的水车,因为质量不堪大用,原本惠民之法,反而成害民之政!”
冉明道:“先生可记得先秦大匠之法?”
王猛道:“先秦之所以横扫六国,主要是建立在完备的军工之上。据猛所知,秦弩他们是分成若干构件,按照标准地制式分别打造而后由专人统一进行装配。”
“不错,”冉明来到这个世界,才知道其实后世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并不是英国人乔赛亚·韦奇发明的,认真的细算起来,其实秦朝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流水线生产工艺的理念雏形。
当然,后来却失传。这因为中国人秉承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思。先秦的记忆金属,防氧化处理技术,这些东西,如今已经失传了。
横扫六国,五十步范围内贯穿三层甲胄的秦制式轻弩,河套之战,蒙恬创下以步克骑,杀得匈奴人狼狈而逃,射程达到八百步秦军重弩,只成了历史的一段记载。
开创大唐万里疆域,让四方威服的陌刀、横刀、保护大宋苟延残喘的神臂弓,这些令人惊奇的发明,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想到这里,冉明不由的一阵心痛,道:“采取此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