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来。[醉书楼小说网/\/%^www.\zslxsw.\\com]很多百姓都不愿意种地了,他们宁愿做工。尽管苦点累点,可是做工旱涝保收,种地得到的更多。一个壮年劳力工作,可以满足一家五口人温饱生活。这是种地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魏国的开垦荒地的工作,进展缓慢,相应的,很多熟地也缺乏有效的管理。魏国的粮食生产,只能维持着最低自给风险线,要想大规模用兵或是承受更大的灾荒的能力非常低。
冉智的这一个政策,其实也和汉帝的办法有想象,即使不算抄袭,也是效仿。
既制定粮食保护价格,所谓谷贱伤农,要保证农民的收入,提高粮食价格这是必然趋势。以利益驱动农民重视农业生产。
同时,对兴建常平仓,让农民捐献粮食,在灾荒之年放开常平仓进行救济。
事实,当冉明看到这条政策时,忍不住笑了。
在冉明看来,冉智的用意是好的,只是下面肯定无法执行下去。
粮食储藏其实是有损耗的,这种损耗肯定会落在农民头。如果官员再贪污,这个益民政策很可能演变成害民之政。
像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事实王安石的各种新法都非常有针对性,也是医治北宋时局的良方,然而经是好经,碰到花和尚,全部都念歪了。
最后一道政策则是官府贷款。
其实这也是冉明的既定政策,冉明的办法是官府作保,并监督华夏钱庄具体执行。这些升斗小民根本没有什么积蓄,特别像河洛地区颗粒无收,房屋被洪水一冲,根本也没有办法住人了。仅仅这一场洪水,让河洛地区十数万户百姓倾家荡产,一无所有。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面临着两种选择。
要么举债,购买粮食种子和耕具,要么卖地乞食。除非是没有一点办法,这些百姓是不会选择远离故土,乞讨活命的。
可是借贷,在这个时候利息非常高。
通常都是利滚利,如月息五分,年息是六十。有的高利贷则是宽厚一点,只滚算本金,有的则更黑,利息加本金,也是所谓的利滚利。
然而,粮食产能却非常低。
每亩需要播种下去二三十斤种子,却只能收入一石多不足两石,偶尔风调雨顺,勉强过两石。即使最低的六成利息,也是百姓们负担不起的。
如果是沾了高利贷,那肯定是家破人亡,倾家荡产。为此冉智还利用王成,严令其华夏商盟以二成利息贷款给那些需要的百姓。
二成利息虽然高,可是那些高利贷低多了。而且王成这么做,其实赚得更多。他不是直接贷款钱,而是耕具或种子等实物的折价,其实商盟这么以来,赚得也不算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