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一下,打得过了,占到便宜。打不过了,低头认输,他们毛也不会少一根,不反才怪。
像当今,邪恶势力异常疯狂,政府处处彰显宽容大度,其实这种宽容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反而让他们变本加利。
像秃发部的秃发树机能,他率领秃发部叛乱,并成功攻占了凉州。
西晋朝廷费了老大的劲,历时十数年才平定秃发部之乱,秃发部这边一看打不过朝廷了,直接向西晋低头认输。西晋朝廷将河湟地区划出一块,让秃发部休养生息。
历史唯一不与游牧民族妥协的,只有秦朝了。
秦朝占据了河套地区之后,屯驻了大量的精锐兵马,宁愿被项羽、刘邦之流夺得江山,始皇也不愿意让匈奴人趁机南下。
在汉朝和唐朝,在这一方面,政策都是相通的。如果不是因为重用胡人,给胡人特别重大的权利,也没有安史之乱了。
以后各代都是先安内再攘外。这道政策如今看来,其实并不算是错误。内外交困,往往是亡国之因。
如果明朝没有李闯与满清内外相互呼应。明朝的结局,也不会轮落至此。鉴于明末民变军势大,崇祯调曹诏率领三千关宁铁骑前往镇压,三千关宁铁骑大小战数十,变民首领王嘉胤,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杜三、杨老柴、红军友、可天飞、刘道江等都是败于曹诏之手。
连李闯王也被打得只剩二十八骑,差点自杀。若非清军猛攻京城,天下之军入京城勤王,李自成也玩完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某人也是秉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然而事实当时很多军阀根本不听他的号令,反而与日本人眉来眼去。
像阎锡山,对于日本可是有着相当的好感。
历史的发展趋势,让人感觉非常惋惜。
冉明其实也更倾向于攘外必先安内,对于冉闵的做法并不赞同。如果不是因为阴差阳错,让桓温趁机入蜀,恐怕东晋会率领军队北伐魏国。
如果魏国亡了,这些将士该如何自去?难道像明亡吴三桂那样?闯军有百万之众,他不是闯军的对手,打又打不赢。投降闯王?
可是吴三桂也有他的考虑,崇祯对他有知遇之恩,若是投降闯王,无疑是忘恩负义,认贼作父。
冉明把冉闵的秘旨的事情向许远、荆展、冉烽等解释了一下,晋阳城,冉闵与众将士举杯言欢。
籍罴道:“陛下,这大军一旦南下,万一让北汉国得到消息,若是他们趁虚而入……”
冉烽一看籍罴的意思,马急了。
“父皇,您不要听籍将军的,现在都什么时节了,哪里还能顾得了这么多。若是担心北汉国,儿臣愿意以攻代守,率领五千甲士远征漠北,保证北汉国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