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按照魏国目前的生产能力,事实上最多三年就可以完成一百五十万支步枪的生产。当然,制约魏国直接换装的因素,不是枪,而是与步枪配套的子弹。一百五十万步枪,按照非战时子弹储备标准,至少要生产三亿枚子弹,恐怕以目前魏国生产能力,十年也达不到这个目标。除非魏国可以把蒸汽机冲压机,完成子弹壳冲压的全部机械化,否则完全进入热武器时代只能是一个目标。
至于魏国步枪的升级版本,冉明其实有两种比较理想的步枪版本,一是苏联的莫辛那甘或德国的毛瑟步枪。冉明本身并不是武器专家,对于武器的了解,事实只是一个大概认识。(\\www.zslxsw.com//)并不能透彻的分析,毕竟那种通过分析吹过牛的战果,来评估双方武器的优劣。于是他就只能利用前世那些略微模糊的记忆,来勉强回忆起两种步枪的各自特色来。冉明在后世曾收藏过一支毛瑟步枪,是1936年生产的版本,历经七十年风雨,依然可以打得响,打得准。至于苏联的装备,这是世界上出了名的傻、大、粗。冉明个人比较倾向德国的毛瑟步枪,比较武器这个东西,跟人一样,讲感情的。
当然,无论是苏联的莫辛那甘步枪,还是德国的毛瑟步枪,事实上都远比魏国目前的九八式步枪,更先进。冉明对于枪械和火炮,对于皇家科学院的指示就是魏国科技的发展模式,将是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这个发展模式,其实并不是专门指步枪,而是适用于所有的装备,都是采取这个路子。无论是火炮、火车,还是轮船,统统都是采取这个模式。
对于魏国未来步枪发展,冉明把心中毛瑟步枪的设计参数写好之后,发给科学院,让科学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魏国如今取得的成就,其实准备来说,直接被冉明从后世剽窃过来的除了火药之外,其他根本就没有几样。大多数都是冉明提供一个思路,魏国工匠进行研制,最终发明出来。
事实上没有冉明的出现,横刀、陌刀、明光铠甲,甚至八牛弩也都是二三百年之后,华夏人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冉明提供只是一个发展方向。或许,魏国科学院会发明出来一种更好的步枪,对此冉明非常期待。
对于魏国的朝政大事,冉明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冉明建立的体制,就是为了解放皇帝,把皇帝从繁忙的朝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无论是笈多帝国反攻卡基纳达,致使毫无防备的魏国海军四十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还是即将到来的罗马使团,冉明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魏国大臣去处理。
冉明相信,没有了陈勇压制的刘牢之肯定会给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