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鍼行礼,然后说道“爹爹,先帝时大宋的土地还够用,农户们都有田地可种,可如今人口日繁,这天下的田地却依旧不变,那些农户破产的越来越多了……长此以往,孩儿以为不是好事。”
“是不是好事!”
赵宗实淡淡的道“农户要有田地种,大宋不抑制兼并,那些失地的农户许多都进了城,大多做工,倒也合适。”
这是变相的驱赶农民进城。
赵仲鍼有些不解的道“爹爹,田地不够,粮食就会不够吃……到时候上面就会加税多征收粮食……那些农户的日子就会越发的艰难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农户过不下去就会借贷,高利贷滚动,最终大多破产,然后田地会被豪绅夺了去……不少豪绅从不交税,于是每年征收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少……就这么延续下去,爹爹,大宋的天下能煎熬几年?”
历史上到了徽宗时,大宋的商业高度发达,但因为赋税的缘故,农业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各地烽烟四起,造反的规模越来越大……
任何帝国的崩塌必定是先从内部开始的,大宋也不例外。
内部的问题越来越多,徽宗却怡然自得,最终被崛起的金人掠去北方当了奴隶。
赵宗实皱眉道“杞人忧天!”
不要以为他们很蠢,在这个时代,依照惯性活下去才是王道。
从汉唐到现在,帝王们偶有雄心,但大多都是得过且过。
眼界的狭小导致他们觉得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只能得过且过。
但赵仲鍼和沈安相处多年,日夜熏陶之下,就觉得这种思维当真要不得。
“爹爹,大宋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养不活那么多人怎么办?”
赵宗实重新拿起书,淡淡的道“沈安不是弄了那个金肥丹吗?官家也在关注。”
赵祯看似漫不经心,可粮食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他的心头大患。
“那也管不了多少年!”
除非是出现重大灾难,比如说疫病流行,否则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而粮食的增产有限,最终还是会回到那个死循环上面来。
赵宗实再次放下书,看着自己的长子,微笑道“那你说怎么办?”
在他看来,少年人性子急切,却少了长远谋划,目光短浅。
“去外面要。”
“去外面要?”
赵宗实皱眉道“去哪里要?怎么要?”
殿内的宫女和内侍都在看着赵仲鍼,觉得这个少年的身体陡然挺拔,仿佛是要摧毁些什么。
“爹爹,孩儿常读史,见到那些蛮夷日子艰难,就想着他们该怎么办。”
这是读史读进去了,甚至是代入进去了。
这个儿子不错,长进很大。
赵宗实微微一笑,后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