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如此,建造铜雀台之类的事情同样也是这个家伙。劳民伤财的事情却也不少。
不管怎么说,这些林林种种的纠结还不只如此,所以王肃更是感觉到自己的一些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移,很多事情真正到了面对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的坚持居然有着这样尖锐的矛盾或是如此不可回避的悖论。
事实上,从孔孟时期的文化开始,儒门的经义还是纯粹的为民谋求福祉。但是,到了后面董仲舒那个阶段,或是为了取得主导地位而发生了变化,成了上位者压制驾驭属下的工具。
所谓的三纲五常、君权神授这些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正是如此,纯粹的学问学士和文臣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分化了。
所以说,真正到了这个时候,王肃才体会到了这样尖锐的矛盾,这种悖论似乎变得无法可解,王肃自己也找不到自我解脱的理由。
于是,王肃就在这样的幻境之中把自己给绕进去了,不但是受到的佛国的影响,同时更是不断的在拷问自己的内心。
三人都陷入了释迦摩尼的掌中佛国之中不能自拔,而这其中的一些东西似乎通过某些渠道把他们的负面情绪传递到了姜军的身上,由此使得姜军也受到了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
而就在姜军眼前出现九彩天柱的时候,身处释迦牟尼佛祖掌中佛国的三人周身却是也笼罩了一层九彩光辉,一瞬间就把他们和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
而姜军眼前的九彩天柱之上更是光辉闪烁,一连串Ru白色的符文篆字显现出来,也不知这些算是什么字体,一瞬间就直接印入了姜军的脑海之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这一刻,姜军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天地的宏伟,天地的伟大,就像是眼前两句经典所说的这样。
此刻,姜军更是感觉到了九色光彩之中传来的信念!
求学问道,追求大道!不管是主修儒、释、道、法、墨、名,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首先要有一个最终的目标,一个值得追求的,值得我们坚定不移的不追求的目标。
为此,在求道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回归根本就是‘自强不息’一词囊括。
而在面对不同的‘同道’的时候,即便是教义相对,甚至是针锋相对,我们却也不能因此就从心底里去排斥他,贬低他,无视他。
所谓君子就应该像大地一样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