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能翻出来三五百个,但对于顶尖那几撮儿人而言,一伙儿人明里暗里划拉十个八个,甚至再多点儿,都并非多难的事。
唯有上品境,那才是真的可遇不可求,大溱而今在朝在野都算上,都未必能有三十个。
可就算如此,摆三五个上品武者和雍王府在一处,也不是个平等的选择题。
“二哥,这边都如此,那北地…”公冶梓苡看向宁郃,眼周红肿未消,显然心中担忧并未随着这突发状况而消去,反而愈演愈烈。
宁郃默不作声一阵,道:“我也不知道。”
说完四下又是一片沉寂,无人开口。
片刻,宁郃才再道:“北地也好,此间也罢,局势已经不是谁能轻易去改变的,那位也不行。削藩是很多很多人的利益所向。”
“别的不说,仅是四座王城之内,就能给人留出多少职缺出来?外十六府各地,历来由四城勋贵出任的官职,又能空出多少?寒门也好,世家也好,又有多少人对之翘首以盼。”
“而内十六府各地呢,被各派系执掌在手,基本已成定局,想要去打破这种局面,将其中一部分调往外府会留下的空缺,就是一个契机。可以去将之割接,乃至瓦解。”
“毕竟朝中势力,看似分散,却又凝聚,动少了,无关痛痒,动多了,根本不行,相比之下,反而不如就竖在外面的四杆大旗好砍。”
“且这四杆大旗砍倒的期间,说不定还能折断多少小旗。”
这话倒不全是他自己想的,而是离关前曾与秦煜谈及,路上也曾与牧柏讨论过,有不少他俩的想法在内。
“真就忘了当年是谁扶起的大溱这杆最大的旗!?”公冶梓苡气愤道。
她说的不是开国时,而是成祖年间。
彼时外戚权臣势大,且是幼帝继位,与北律而今情况相近。
成祖幼时,只是个被束之高阁的摆设。
是当时的四王领兵出征,清了君侧,才没有使皇位最终旁落外戚之手。
当年皇族被屠戮七成,血脉凋零。
四王平乱后,卸离王位,在朝辅政,待成祖长成,便让权归老,隐在京中,未曾再回王城一次,至死不见一王城之人。
可以说,自己儿子没养过几日,全给皇族养孩子了。
不然别说成祖盛世,大溱的国号怕是早都被改了。
然而换来了什么?
大溱历代帝王,对四王的忌惮,和日渐一日的削藩念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