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化。
建在城中的道馆,主要靠朝廷供给和贵族富豪的施舍供养,小部份来自替人做法事收入。
地方上的一些道观,有的则拥有官府划归的民户,这些民户多半散在道馆附近,为道馆耕种土地,道士也从事劳动,地位最高的馆主掌管道馆拥有的包括房舍地产在内的全部财产,逐渐就成为封建僧侣地主阶级的一部份。
道观的兴起,使得天师道原来以祭酒制度为特征的组织形式衰弱。
楼观道属于道馆中的宫观派。
按楼观道的说法,他们的祖师是尹喜。这是西周时函谷关令,他曾在终南山北结草为楼,夜晚在上面观星望气,这也是楼观得名来历。后来,老子骑青年过函谷关,喜将老子迎接到楼观,向他学习道教,得老子传授道德经,后来尹喜在楼观道得道成仙。
当然,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楼观道对自己这一道派的神化。
其实楼观道的真实历史是开始于魏晋之际,最早是一个名叫梁堪的道士,带徒弟王嘉隐居在终南山修道。
王嘉后传孙彻,孙彻传马俭,马俭传尹通,再传尹法兴、牛文侯等人。牛文侯传王道义,绵延直至隋唐,元代并入全真道。
从魏晋到唐,楼观道历代传人中出了不少有名的道士,经过他们的活动,当朝的统治阶层经常给予楼观道优厚的待遇,赏赐大批钱财、土地和供役使的民户,楼观道的道观建筑不断增建修葺,渐成为了此时北方规模最大的道教中心。
楼观道融汇各教派的经典教义,广泛吸引南方和北方各教派的教法,他们最着力宣扬的,是太上老君授喜道德经,二人同去西域化胡成佛的故事。
可以说,楼观道就是继天师道之后兴起,在唐朝时最重要的道派。
老子、尹喜化胡的故事其实挺有意思。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原也就被称为是胡人的宗教,是外来文化,他的传入,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抵抗。
东汉末年,襄楷向皇帝推荐《太平经》时,说过“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话。浮屠即佛,这不过是说老子跑到“外国”成了佛,跟老子化胡的说法有不同。老子成了佛也好,老子为了教化胡人传给他们佛教也好,这类说法究竟是谁最先提出来的,今天已经搞不清楚了。也许佛教传入之初,佛教这边为了顺利传教,故意编了这类说法,意思是,我们佛教也是中国老子传入的,中国老子也是佛,所以,别把我们当“胡教”看。但在后来,道教最喜欢提这档子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